avatar-img

《社運心理學》

1公開內容
35私密內容

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Dr. Lo團隊,以專業的學術知識與切身的例子,將社運的發展、支持與反對者的特質、政治冷感對比積極參與的取態、政府回應與警察執法等,多方面解構社會深層次矛盾是怎樣造成的。讓大眾了解自己如何被大腦引導行為,以不同的立場、形式投身社運,從而跳出固有框框,宏觀思考香港未來的出路。

全部內容
免費與付費
最新發佈優先
付費限定
上一章介紹的認知心理學,針對的是個人如何處理資訊。然而,人類是一種高度群居的物種,除了自身如何處理資訊外,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很大程度地受著他人的思想和行為所影響。社會心理學(social psychology)研究的課題,正正是圍繞著人類在群體互動下的思想及行為特徵。
Thumbnail
付費限定
人類有種思維傾向叫刻板印象思維(stereotypical thinking),意思是我們會基於一個人的群組身份(例如職業、國籍、性別等等)去判定對方的性格或行為特徵。例如日本人很有禮貌、韓國人都有整過容、美國人都是自大的、富二代都是不學無術、窮小子都是早當家等等,例子多不勝數。人類傾向迅速地基於一
Thumbnail
付費限定
俗語有云「三個臭皮匠,勝過一個諸葛亮」,不少人覺得與伙伴們一同討論問題,能集合一群人的思維,所作的決策一定會更準確、更理性及更有效,因此無論是政府部門或是私營機構,都有各種各樣的委員會就重要議題作討論及決策。我們傾向相信,群策群力一定比獨自完成工作更好,但事實是這樣嗎?
Thumbnail
付費限定
香港政府強行運用《緊急法》通過了《反蒙面法》,目的是打擊示威者及方便警員執法。可是,相關法律不應用於刻意隱藏警員編號的警隊,實在難以服眾。不論哪一方,面容都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身份信息。當我們的身份得以掩蓋,就會讓自身與社會的影響力脫離,從而掙脫社會的道德束縛,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情⋯⋯
Thumbnail
付費限定
在示威者眼中,執法者非常暴戾,他們不解為甚麼執法者會對社會的不公視而不見,只服從上級的命令。許多人也不明白,為何身邊朝夕相處、表現溫和的人,去到激烈的衝突現場時,會變成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。
Thumbnail
付費限定
大家都知道,遊行是社會運動的其中一種表現模式。每個人上街遊行的動機都不同,有一批人是為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而站出來向當權者發聲,也不能否認有的只是因為朋友、伴侶都上街,自己只是跟著他們才作出行動的。為了保持與朋友及伴侶間的情感聯繫,從眾行為 (conformity)是人類作為社會動物必然的行為特徵。
Thumbnail
付費限定
社會運動本來就是一場衝突,是屬於示威者和執政者之間的衝突,也是不同政治或理念陣營之間的衝突。我相信沒有人會樂於看到衝突,但我們無法避免它的發生。
Thumbnail